Tuesday, December 08, 2009

2007第二次回家_3

除卻台灣的人文真善美師姑、師伯還有三位澳洲學長姐,文書組的伙伴皆來自馬來西亞或新加坡。常常在溝通上,大家不自覺就用上家鄉口音的華語,讓營本部內的學長姐或師父一頭霧水,差點就被我們同化了!

◎ 課堂所得
雖然得完成負責的場記與大藏經,沒辦法參與每一堂課實有遺憾,可是人生哪有一帆風順的。

呂秀英(慈悅)師姑的走入經藏,是當初知道流程的時候,告訴自己不可以錯過的一堂課。因為興趣,加入了檳城慈大社推中心的手語班上課。慈悅師姑編排的音樂手語劇,更是讓人讚嘆。

學習與表演手語,常常就會迷失在純粹為表演而表演的情境中。慈悅師姑點出,凡夫常常把個人的小小事看得很重,一旦知因果、明是非,了解目前正處於末法壞劫時期,種種的天災人禍都是共生共業的結果,就不會太自我了。

「情與無情同有受,無不在於感受中」是《三十七助道品》其中一句,師姑問大家:「在真實生活中,可曾將心比心去感受?」任何經文,只要一理通,就會萬理徹。可是人啊,都是「樣樣知道,卻樣樣做不到!」

謝景貴(惟崵)師伯的課,在三年前的營隊流程中就有,後來可能因為發生了南亞大海嘯,阿貴爸爸的課取消了,讓我失望了好一陣子。 (好像有點追星的感覺,慈悅師姑、阿貴爸爸…事實並非如此,只是之前看過他們的課堂影片,想說回台灣能有機會親聽他們的課而已。)

種種的感動與收穫,並非文字所能敘述。但願夥伴們回到各自的僑居地,能做到師公上人對慈青的期許:誠信美德,對上承擔;懿德典範,對下傳承。

◎ 後記
回歸社區三年來,都歸在教聯組。感恩教聯組的師姑、師伯,帶著我從慈青轉為慈青學長。之前常遺憾,因為距離的不便,沒有辦法帶動慈青。

今年,因緣成熟,慈青協力小組終於在社區成立。本著參與社區的一點經驗,希望能帶領慈青在社區,承接社區師姑、師伯的棒子,帶出社區年輕的力量,讓大家感到社區其實是有希望的。

感恩教聯組的成就,容許只承擔一年副組長的我轉到慈青小組承擔。社區,是大家的;慈濟大家庭,也是因為有大家才能成形。期盼慈青能與師姑、師伯們攜手,為大山腳社區留下美善足跡,廣招人間菩薩。

無限感恩!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